【长宁】身残志坚相濡沫 比翼双飞共圆梦
2014年09月11日浏览次数: 326发布方: 长宁区


身残志坚相濡沫 比翼双飞共圆梦

—— 残疾人家庭终身学习事迹


故事提要:如果将家庭生活比作鱼,学习生活比作熊掌,大多数的健全人也很难做到兼得。但是在长宁区社区学院(上海开放大学长宁分校)就有这样一对残疾人夫妻,将两者做到相辅相成,更可喜的是通过努力学习,他们各自收获了心仪的工作。


正文部分:

    为对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长宁文化城区建设的目标,社区学院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突出为区域不同人群提供服务,主动承接区域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人才培养中心的基地。对弱势群体的培训尤其是对残障人士提供教育服务,成为学院为培养各类人才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构建长宁和谐社会服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学院在这一平台上培育出许多能够独立自强的残疾人士,更有甚者与常人一样参加了劳动就业。


    丈夫骆云飞和妻子曹婷婷就是这样一对自强不息的70后残疾人夫妻。他们两人都是下肢残疾的肢体残疾人士,尤其是丈夫必须依靠轮椅车生活,但是生活的不公并没有打垮他们,相反在学院的平台上,通过他们的努力,夫妻双方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并走上了各自心仪的工作岗位,改善了家庭生活。在他们心里觉得:学习让他们享受到重未有过的全新生活体验,他们越来越爱学习,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信心。



为切实提高助残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社区学院教服中心特开设“助残员电脑培训”项目,希望通过专业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培训,提升助残员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为残疾人提高计算机知识创造条件。培训课程刚出来,曹婷婷就马上积极报名参加,她觉得培训针对的对象与目标比较合适她特殊的个人情况,毕业出来后就业也比较容易,在能学到知识的同时帮助其他残疾人。她从培训中学习到了电脑的基本操作、文字输入、网页浏览、收发邮件等常规内容。丰富了计算机知识,同时又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训期间,学院老师考虑到下肢残疾人士的实际不便,在各方面都尽量做到人性化。比如午饭时间,老师们都亲自把午饭放到每一位学员的坐位上,减少他们的行动麻烦。这样的人性化服务,也为以后曹婷婷参与助残员工作带来了如何更好服务人民的启迪。


培训结束后,妻子曹婷婷如愿顺利走上助残员岗位。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她在工作中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工作上手比较快,加上自身是残疾人,又比较能够设身处地了解残疾人所需。她的工作成绩在单位里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屡次获得“最佳助残员”称号,成为“以残助残”的先进榜样,她的自强不息事迹也总是鼓舞着其他残疾人士。


与妻子曹婷婷一样丈夫骆云也是位下肢残疾的肢体残疾人士,身体的不便造成了他学习上的不便,故离校十多年后,也没有合适的再深造学习机会。但眼看着同龄人都评上了职称,本科、硕士等新鲜血液涌又大量的入社会,这让他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竞争压力,他迫切希望能有适合他的再深造机会。2011年,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成立,2011年秋,长宁学习中心成立。社会在发展,知识需要更新,不少在开放大学就读的残疾人都把学习当作人生的“充电站”和“推动器,通过区残联和上海开放大学长宁分校老师的宣传,他一下子就觉得机会来了,他们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丈夫报读了社区管理和服务专业。骆云飞之所以选择社区管理和服务专业,是因为专业课程与他的工作非常对口。由于他在残联工作,可以说他的工作就是围绕社区展开的,而他所学的课程几乎都能够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譬如:《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如果说学习这门课之前他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办事和交流,那么现在就能够运用专业的工作手法为残疾人服务了;还有《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对骆云飞的工作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单位他经常要用到这些知识进行写作,以前写作时凭感觉,觉得差不多就是这个格式就行了,学了这门课程后才知道有不少的错误,现在他写通知、申请、总结等都能用规范的格式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夫妻两除了在学院里参加培训外,还经常积极参加社区学院主办的各种残疾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层次。 比如,在长宁区残疾人读书会 — 《阅读!让我们充满快乐——美文诵读会》上,夫妻两还带来一段双人诗歌朗诵,朗诵自己创作的励志诗文,感受书香给生活带来的温馨,也鼓舞着身边其他残疾朋友。


骆云飞、曹婷婷夫妇俩刻苦学习、助人为乐、乐观向上、互帮互助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们是残疾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残疾人以平等的机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公平教育,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的缩影!也体现了,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区域优势,为残障人士开辟适合的教育服务项目,提高残障人士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宗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长宁特色的残障人士教育培训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