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群文舞台上的多面手
2014年09月22日浏览次数: 243发布方: 松江区


记2013年区朗诵类“百姓明星”获得者陈幼琦


提到陈幼琦,人们立刻会想到松江群文舞台上常常作为压轴节目的一出保留京剧《走向复兴》。“北京音”、“中州韵”、“尖团字”、“上口字”等专业术语是工具书里或专业人士口中对京剧语言的描述,简单来说“就是要字正腔圆。”陈幼琦说,正是因为京剧对语音的要求,让他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练就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去年得到区朗诵类“百姓明星”的荣誉,离不开从小打下的扎实语言功底。“印象中,每年外公家总有几次,把当时的京剧名角儿请到家里来唱堂会。”陈幼琦回忆,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老生、青衣、花旦等京剧内的很多行当。在众多行当中他对“花脸”情有独钟,也因为先天“嗓子宽”的优势,他得到名角儿杨宝忠的青睐,踏上了学习京剧的快车道。


如果说京剧的训练为陈幼琦的标准语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话剧舞台上的经历则加深了他对文字和作品的理解。1975年,在上海石化总厂做电工的陈幼琦因为有文艺特长被选中,参演了总厂编排的话剧,“那时只是普通话比较标准,对话剧表演还是一无所知。”他回忆,当时正处“文革”时期,上戏一些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相对空闲,被总厂请来作指导,他当时很幸运地学到了话剧表演的一些基本技巧。不久“文革”结束,他作为总厂的文艺骨干主演了一部讽刺“四人帮”的大型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题材加上喜剧等元素使得这部话剧轰动了石化系统,以至于他走在路上,总有人喊他剧里的名字“陆峥嵘”。


随后,陈幼琦陆续主演和导演了多部话剧,1985年他主演的原创话剧《今天晚上爱情角》参加了本市业余剧展;1993年在市首届工人电影节上获电影配音比赛三等奖;1999年担任上海石化“双庆双迎”小品专场导演;2004年,他以一首原创作品《神圣的祖国版图》在首届上海市大型朗诵艺术比赛中获优秀选手奖。2006年被授予“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2010年获松江区朗诵比赛一等奖,2013年被市演讲和口语传播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近年来,陈幼琦一直致力于普通话和朗诵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自2004年加入上海图书馆朗诵艺术团后,一直是团里的骨干。从1998年开始,陈幼琦开始琢磨“什么是朗诵”这个问题,并总结出了自己对朗诵表演的体会和经验。


他每年都要组织上图朗诵艺术团成员参加高水平的朗诵会,团员在和众多朗诵艺术家们同台演出中获益匪浅。2012年和2013年,他带领艺术团和市剧协合作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了两场剧本朗读会,其中一场话剧《上海王》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10年和2011年,他应邀担任了上海百联集团主办的“小八腊子开会喽”少年儿童普通话和沪语大赛的评委。去年9月,他和上图朗诵艺术团的其他4名团员随梁波罗、童自荣、赵静、蔡金萍和陆澄5位朗诵艺术家一起前往江西九江参加大型朗诵会,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记者 居嘉